报告题目(1):茶树小绿叶蝉种名变更与绿色防控技术
报告人:肖 强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9年5月17日(周五)上午8:30-9:20
报告地点:贤林讲坛
报告人简介:
肖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一直从事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更正了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种名为小贯小绿叶蝉,研究揭示了茶园主要食叶类害虫茶尺蠖存在两个近缘种,研制开发了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和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等茶树害虫生物防治产品,集成应用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应用。主持“十二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和浙江省农业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获科技成果奖9项(次),编写出版《茶树病虫与天敌图谱》等著作2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报告题目(2):Selector genes and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 planthoppers
报告人:徐海君 教授
报告时间:2019年5月17日(周五)上午9:20-10:10
报告地点:贤林讲坛
报告人简介:
徐海君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一直以来从事昆虫翅多型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原创性地发现稻飞虱长、短翅可塑性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Nature发表(1作兼通讯),研究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应邀为英国皇家协学会旗下杂志 Phil. Trans. R. Soc. B. 撰写综述论文,与张传溪教授共同受邀为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撰写飞虱翅型分化综述。2015年荣获中国昆虫学会青年科技奖。
报告题目(3):棉铃虫嗅觉编码的分子和神经机制
报告人:刘 杨 副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9年5月17日(周五)上午10:10-11:00
报告地点:贤林讲坛
报告人简介:
刘杨,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山东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工作。2016-2017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学习。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的功能基因组学和昆虫嗅觉识别的分子和神经机制研究,阐明了棉铃虫等重要农业害虫嗅觉识别的分子和神经机制,为筛选昆虫调控剂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害虫绿色防控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入选2016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课题多项。共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urrent Biology、BMC Genomics、Insect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报告题目(4): Bt水稻介导的昆虫种内和种间关系及机制
报告人:李云河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9年5月17日(周五)上午11:00-11:50
报告地点:贤林讲坛
报告人简介:
李云河,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云顶4008登录兼职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首席科学家,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09年毕业于瑞士伯尔尼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4月回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工作,目前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组组长,兼任国家农业生物安全中心副主任、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兼职审查员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先后主持瑞士国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转基因重大专项重点课题等多项课题。主要从事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态效应及机制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总被引1000余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参编专著及科普系列丛书近10部。